2007年10月30日,民进党当局颁布了“标准地名译写准则草案”决定把台湾所有地名拼音改为“通用拼音”,以“统一音译”。岛内争议多年的“拼音大战”再起波澜。
拼音方案几经波折
拼音是学五汉字、认识字音的一种语言工具。然而在台湾,有关拼音方案的取舍早已不是语言文化上的争议,其中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。 “两蒋”统治时期,由于特殊的历史缘由,台湾一直沿用注音符号。注音符号是1913年在马裕藻、许寿裳、鲁迅等人的提议下,统一选用“ ”、“丫”等古代简单的汉字来为汉字注音,定名为“注音字母”。1918年11月23日,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。1930年,中华民国政府把“注音字母”改称为“注音符号”(汉语拼音系统的前身),并在全国语文教学中推行使用。国民党退踞台湾后,注音符号在台湾使用了几十年,对普及国语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。
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,台湾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,注音符号越来越不适应沟通交流的需要。尤其是计算机广泛普及后,由于注音符号与罗马字母完全不同,学习和输入十分不便。为了将拼音系统与国际接轨,1984年,台“教育部”公布“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”,并规定“注音和注音符号第二式”都是“合法”的注音方案。“注音第二式”根据早期的“国语罗马字”修订而成,即把汉字翻译成英文的书写方式,它最大的优点是根据汉语发音直接译写,而非意译,并加注声调,让人一目了然。但“注音第二式”在台湾并没有得到真正普及和应用,实际上是失败了。
1999年7月6日,台“教育部长”杨朝祥向“行政院”提交“中文音译拼音系统”报告,提出在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考量下,决定以汉语拼音系统作为主要的音译基础。同年7月26日,台“行政院”召开教育改革会议,决定以汉语拼音作为台湾中文音译的拼音系统。
然而,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,大肆推行“去中国化”,汉语拼音更成为他们的“眼中钉”。2000年9月16日,新改组的“国语会”否决了汉语拼音使用方案。2002年7月10日,台“国语推行委员会”在全体委员27人只有13人出席、2人提前退席、主席不投票的情况下,以10票对零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中文译音采用“通用拼音”系统。决定公布后,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和抵制,台北、台中等县市相关单位表示仍继续使用汉语拼音。然而,民进党当局不顾广大民众的批评和质疑,于2007年10月30日公布了以“通用拼音”为基准的“标准地名译写准则草案”。
“通用拼喜”难以通用
民进党当局此次推行的“通用拼音”,宣称是汉语拼音的“改良版”,由台“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”副研究员余伯泉在1998年提议,之后又经过数次修正。“通用拼音”约有85%的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相同,15%左右与汉语拼音存在明显差异,主要是加入了闽南话、客家话及台湾原住民语言的某些音符。然而,这15%的差异却使“通用拼音”难以通用,给台湾民众带来极大不便。
一是不便学生学习。由于“通用拼音”仅限于在台湾使用,学习“通用拼音”的台湾学生到岛外留学深造时,只能再从头学习汉语拼音,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。而台湾学生现在大多使用大陆生产的电子辞典,用中文查外文必须用汉语拼音,由于没学过汉语拼音,许多学生只能猜着输入。
二是不便民众生活。由于台湾生产的一些手机采用“通用拼音”输入系统,一些民众连短信都不会写。在护照使用上,注音不统一带来的麻烦更大,假如有一“张”姓人家分居大陆、台湾两地,大陆的护照上是汉语拼音的“ZHANG”,而台湾则是“通用拼音”的“JHANG”。明明是一家人,不但外国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,就是中国人自己也会弄糊涂。
三是不便对外交流。汉语拼音是国际通行的中文拼音模式。外国人学习中文,也基本都是从汉语拼音入手。这些外国人到了台湾根本看不懂“通用拼音”,单看“通用拼音”标注的地图、路标,就会弄得一头雾水。在学术交流上,现在全世界主要的电脑资料库,都是以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、人名的译音,全球99%的学术单位的中文译音也都使用汉语拼音。一旦台湾使用“通用拼音”,台湾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将无法通过网络查询岛外的中文资料,台湾各学术机构辛辛苦苦建立的资料库,也不能在岛外流通,这将是台湾学术界的悲哀。
四是严重浪费资源。据台湾分管交通方面的官员估计,目前岛内有八成的交通路标使用汉语拼音,使用“通用拼音”后,更换道路交通标志的费用将高达10多亿元新台币,这对于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台湾来说,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。“文化台独”不得人心强行推行“通用拼音”,是民进党当局继“第二官方语言”、“语言平等法”、废止“国语推行办法”之后,又一“文化台独”手段。民进党当局舍弃被世界广泛接受的汉语拼音而坚持使用问题多多的“通用拼音”,根本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企图在文化教育领域通过“去中国化”的手段,切断祖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纽带,遂行其“台独”梦想。其用心险恶,危害更大。正如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所指出的那样:“因为文字的统一保存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,现在台湾搞的这一套完全是在制造分裂。”
强行推行“通用拼音”遭到岛内各界的广泛批评和质疑。台湾作家龙应台诘问:“如此一来,台湾将自外于世界文化。从政治封锁到文化封锁,台湾要用什么面对未来?”台湾《中华日报》的社论指出,当局若执意采用“通用拼音”,与国际化背道而驰,“自绝于国际”。李敖质问这是“故步自封,关着门做皇帝。”台北市长郝龙斌更是明确表示,“为了要和国际接轨,台北市仍将采用汉语拼音”。而在台湾的外国人也一边倒赞成采用汉语拼音,反对另搞“通用拼音”。美国商会前主席韦杰夫说:“如果台湾2300万人坚持不用10多亿人使用的汉语拼音,实在太像井底之蛙。”
祖国大陆的汉语拼音已于1982年获国际标准组织(ISO)的认证。1986年,联合国公布汉语拼音为汉语标准语音系统,成为中国和全球华人汉语拼音系统的共同标准,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。随着两岸人民日常交往的日益密切,民进党当局妄图另搞一套拼音系统来破坏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基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